在与《东方体育日报》的专访中,谢晖这位昔日国脚谈到了留洋的话题,真是让人忍俊不禁。咱们来看他回忆往昔,1998年那会儿,他离出国踢球的机会就差一步,心裏的渴望就像小孩子看见糖果一样,恨不得立马咬上一口。毕竟,範誌毅和杨晨已经踏出国门,自己却连个脚步都迈不出去,不由得心急如焚,最后在俱乐部拍桌子抗议,简直是个“叛逆的小青年”。
他提到当年的留洋收入,虽然比国内多,但那也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,就像当年贩卖希望的中介一样,收入可不是“横扫一切”的。相比之下,国内的赢球奖金构成复杂,简直是个拼图游戏。可舍不得这个的同时,他又调侃道:“你再好,你也不能把这个模式生搬硬套到国内。”唉,说得真是掷地有声,不是每位有梦想的球员都能在国内找到自己的动力。
更让人觉得好笑的是,谢晖提到如今的中超球员,甚至连出国的勇气都没有,毕竟,顶薪一拿在手,舒适区真的就把他们捆死在了温床裏。那些不想出国的球员,哪怕已经是国家队主力,也确实过得潇潇洒洒。可这就意味着竞争的缺失,收入虽不错,但实力提高的机会又去哪了呢?
当谈及未来留洋的希望时,他非常干脆地表示,2007年及以后出生的小球员,留洋的机会可就多得多了。是啊,专业的足球技能培训和年轻球员的觉醒,或许真能改变这个“出国难”的现状。但别忘了,人才的培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这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。
谢晖又抛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,时光荏苒,20年前我国的足球水平和韩国、日本等国差不多。然而,如今日本已经和世界接轨,除了许多留洋球员,原来那些与我们同级别的球队,如今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难道我们这一代真的只能在自我安慰中沈沦?
在谈及外援标準时,谢晖无意中点出了一个“足球是纯粹的”真相:只要你的实力达到标準,所谓的文化和语言障碍统统可以抛到一边。看看那些日本球员,不一样的照样在球场上大放异彩,原来实力即便是“无声胜有声”的强烈控诉。
在这过程中,谢晖似乎在叹息着:真正的阻碍往往是自己,想太多反而成了负累。说好足球取决于能力,外在的那些口水仗,不如先把球踢好,再说其他。果然,清醒的头脑终究是打破瓶颈的关键。
最新热门赛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