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身高达到2米26的张子宇在亚洲杯赛场上稳稳地接到球,并优雅地出手,篮球迅速空心入网的那一刻,关于中国女篮未来的广阔前景便展现在眼前。这位仅18岁的年轻内线巨星,以其独特的天赋和存在感,将“未来基石”的期待变得真实可见。主教练宫鲁鸣在赛后对她的评价具有清晰的洞察力:她具备独一无二的天赋,传球和长传的能力开始显露出潜力,并有望成为球队的致命武器;但首次踏上国际成年组的舞台,她在经验、对抗及防守方面的不足也同样显露无遗。
对于这样一名刚刚成年的新星而言,这样的首次亮相已经足够令人惊艳。每一次得分、每一个篮板、每一次精彩传球,都是中国女篮对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寄予厚望的体现。张子宇的成长轨迹,几乎成为了这支队伍重塑过程的缩影。
然而,现实却是,中国女篮的未来不仅仅依赖于张子宇一人的努力。本届亚洲杯的12人名单中,有9位是熟悉的老面孔。除张子宇外,只有翟若云和贾赛琪两位新秀首次参与国际赛。然而,可悲的是,整个系列赛中她们的出场时间非常有限,显然还未準备好担负重任。虽然韩旭顺利入选赛会最佳阵容,杨舒予的表现也持续亮眼,但老将们的状态已经开始显露疲惫——黄思静泪洒赛后,言语中充满告别的意味;王思雨则称此次征程为“最后一舞”,让人感慨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后备力量的乏力。教练组在此比赛中依赖老将,作为东道主争冠的压力固然存在,但根本原因则在于尚未找到能与之并肩的激情四溢的“黄金一代”接班人。WCBA联赛中,仍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在承担重任。年轻球员在集训中的表现未能引起教练组的青睐,而在此期间进行的女篮U19世界杯上,中国队的表现则更为糟糕,成就和打法严重脱节,整体潜力并未展现出明显上升趋势。
张子宇的崛起为中国女篮的未来带来了耀眼的光芒。这位天赋异稟的高手,几乎可以直接决定球队的天花板高度。然而,她的特殊性也意味着她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。面对后备梯队的现状,中国女篮正处于人才断层的危机之中——当老将们离去,谁能填补她们留下的空缺?张子宇的身边又需要怎样的年轻力量,与之协作形成团队的合力?
自2016年裏约奥运会失败后,许利民开始重建中国女篮。2022年在世界杯中闯入决赛,这一故事达到了高潮。期待在2026年德国世界杯上,柏林的赛场成为“黄金一代”的辉煌谢幕舞台。
在深圳,我们展望洛杉矶。中国女篮必须快速更新换代,重塑体系,而时间并不宽裕。张子宇代表着令人激动的可能,但重塑辉煌的道路注定需要更多年轻的名字与她并肩作战。因此,发掘和培养能够与她形成合力、支撑起未来的新一代力量,比期待张子宇一人兑现天赋更为紧迫与必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