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BA

媒体人指出虽然CBA明令禁止签字费,但这两年来签字费却再次悄然回潮

2025-08-03 18:04:38

8月3日,媒体人付政浩在社交媒体上谈到了曾凡博与篮网签约的消息。据美方媒体报道,曾凡博与篮网签订了一份Exhibit 10合同,这与6月底的消息一致。这样的合同是NBA劳资协议中的一种非保障性训练营邀请合同,球队可以根据球员在训练营的表现决定是否将其转为双向合同。尽管这份合同的收入并不高,保障性也有限,但它依然为曾凡博敲开了NBA的大门,提供了一个机会。

最近,中国篮协的新领导班子对于CBA是否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国手有些顾虑,因此正在策划一系列政策,鼓励年轻球员走出去。像杨瀚森今年在首轮第16顺位被选中这样的例子,极大增强了年轻球员通过努力追逐梦想的信心,大家都认为自己有能力打NBA,只需一个好的机会和支持团队来帮助他们。

我们不禁感慨,中国篮球似乎陷入了CBA联赛与国家队之间反复调整的怪圈。每次领导班子的更换,都会带来关于CBA能否为国家队培养合格国手的讨论与调整。自1997年篮管中心成立以来,各方一直在探讨国家队与联赛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,理想中,CBA的壮大能够促进国家队的进步,但现实往往没有那么美好。

在2002年中国男篮在世锦赛和亚运会上失利后,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对CBA的培养能力表示怀疑。早期的一代中国篮球明星,比如王治郅、姚明都是在职业联赛成立之前被发现并锻炼出来的,但2002年亚运会的失利却让他离开了篮管中心。后来,信主任在重返篮管中心后,开始重新审视CBA对于国手培养的能力。他将更多资源倾斜给年轻队伍,力争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球员。

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,李元伟主任推行《北极星计划》,认为CBA的良性发展能够持续为国家队输送人才。尽管当时的国家队有姚明、王治郅等巨星的支持,赢得优异成绩让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,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如愿以偿。

2017年,姚明担任篮协主席时采取的方针与李主任相似,推动CBA的改革与发展,力图将CBA打造成能与NBA抗衡的联赛。可惜的是,国家队在这一过程中却屡屡无缘奥运,导致CBA的改革遭遇更多质疑。

随着易建联的逐渐老去和国家队成绩的低迷,CBA本土球星的实力受到质疑,许多年轻球员对CBA能否培养合格国手产生了新的疑虑。篮协开始研究政策,支持年轻球员前往海外联赛锻炼,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,进而提升国家队的整体水平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许多有天赋的年轻球员愿意牺牲眼前的经济利益,追求长期的发展机会,期待通过海外的经历,未来可能获得签约和转会的高额回报。尽管CBA规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签字费,但实际上,球员们回国后获得签约激励也成为了一个隐性的规则,使得年轻球员更加愿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努力。